WWE PG化五大成功点

WWE PG化五大成功点

2012-11-08 10:58   

(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

WWE节目PG化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过去的数年中,WWE对节目风格与内容进行了数次大幅改革。让许多老摔迷感到不快的是,现在的电视节目相比90年代,实在是太沉闷乏味了。

对于那些关注WWE多年的粉丝来说,缅怀态度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每天必做的功课。从精彩程度上来说,那确实是WWE赛事所达到的一个顶峰。

但这一时代早早地在2002划上了句号,10年过去了,摔迷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将今时往日拿来对比,即便是WWE自己,也不时会拿态度时代来大做文章,例如在WWE13游戏中。

尽管事后的改革遭来了诸多诟病,但全盘否定显然是不客观的,PG化后的WWE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呢,如下。

5.赛事的出品质量

简单地说,WWE当前的节目出品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效率。

无论是出场曲、灯光效果还是片段回放,WWE几乎都做得无懈可击。

当然技术的日益成熟自然是推动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但身处同一时代的第二大巨头联盟TNA不乏资金支持,赛事出品能力却与WWE相距甚远。这也压缩了诸如ROH、DGUSA等小型联盟的生存空间。

WWE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观赏摔角的方式。相比其他联盟他们确实有着雄厚的资金,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恣意挥霍,所出品的节目看起来十分流畅。

赛事高清化令人拍手称快,同时提高了经典赛事与DVD的收藏价值。无论摔迷如何抱怨剧情的不给力与比赛的枯燥,不可否认的是,赛事的画面效果太棒了。

4.男权主义的弱化

内衣内裤赛一去不复返,枕头赛泥浆赛难得一见,女性经理人不再从角柱上跳下,或是用胸部来吸引对手的注意,甚至在擂台装束上也不像之前那样暴露。

从竞技角度上来说,现在的女摔领域绝对弱爆,但从男权主义的角色来说,WWE有意做出了改观,选手们上台摔角的目的不再是脱掉对手的衣物,而是实在的压制。

当AJ被任命为经理后,她并未向Trish当年那样被逼着跳脱衣舞学狗叫,她并未牵扯到与性骚扰有关的剧情当中,但态度时代中稍有姿色的女子选手就没有那样幸运了。

尽管振兴女摔听起来是一件短期内不可能的任务,但至少WWE已经走出了积极的一步。

3.竞技性的提升

就现在的花名册来说,WWE吃下了不少优秀的擂台表演者。

CM·朋克(CM Punk)、道夫·齐格勒(Dolph Ziggler)、丹尼尔·布莱恩(Daniel Bryan),说他们跻身世界上最优秀的摔角手之列并不为过。

即便是饱受争议的约翰·塞纳(John Cena)与阿尔伯托·德·里奥(Alberto Del Rio),擂台上的表现也是游刃有余的。

Mysterio、科菲·金士顿(Kofi Kingston)、The Rhodes Scholars、兰迪·奥顿(Randy Orton),他们能够流畅的完成每晚的每一场比赛。

虽然态度时代的比赛精彩程度更甚,但今日的中层选手从摔角技术的层面上来说胜了一筹,毕竟他们失去了硬核这个卖点,总要从别的方面弥补回来。虽然还有Great Khali这样一个无解的存在,但总的来说,比赛的竞技性至少不输于当年。

2.不再打伦理道德的擦边球

节目的日益乏味也有老麦的考虑,或许想起当年的所作所为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太疯狂了。

虽然错过了堕落时代(DX)的脏话满天飞与Steve Austin的中指,起码这些年再没看到流产、家庭暴力、乱伦、人妖等剧情,相比霍恩斯沃格(Hornswoggle)与Santino这些谐星带来的简单快乐,某选手被指认在殡仪馆内奸尸的剧情实在是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正如摔迷们所言,现在的节目越来越缺乏未知性,甚至看完赛程便能猜到七八分将要发生的画面,但对WWE来说,PG的目的之一便是减少节目的争议性,这一点他做到了。观众需要的是娱乐,而不是价值观的冲击。

1.更长时间的一线冠军统治期

从97年到02年,最长的WWF冠军持有时间是175天,不到半年。

现在呢,希莫斯(Sheamus)刚刚结束了长达半年的世界冠军统治期,而WWE冠军已经在CM Punk腰上戴了将近一年。

态度时代是伟大的,但频繁的一线冠军易手难言功过,数据为证。

文斯·麦克曼(Vince McMahon),6天。
HHH(Triple H),22天。
Mankind,1天,20天,26天。
科特·安格(Kurt Angle),15天。
The Rock,2天,21天,35天,41天。
凯恩(Kane),1天。
布雷特·哈特(Bret Hart),1天。

态度时代时期,WWF一直秉承着WWF冠军头衔不断辗转于一线选手之间的准则。而在80年代,拿过WWF冠军的一共只有5人..但99年一年间便有7人。

这会导致什么?冠军的易手不再具有爆炸性,观众的反应不过是——哦,呵呵。

态度时代的逝去已然不可逆,与其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何不追寻积极的一面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