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名不副实,哪些人名过其实

哪些人名不副实,哪些人名过其实

2009-11-14 20:33   

擂台是一座战场,弥漫着恩怨与情仇;擂台是一座舞台,上演着人生悲欢与百态。在擂台上有象征正义之躯的Face,也有暗喻邪恶化身的Heel。Face与 Heel的碰撞,构成了摔角业界庞大而鲜明的剧情构架。正像红花亦需绿叶配才能凸显其娇艳可爱一样,Face的形象只有得益于Heel的奸邪方能使其深入 人心。但是,擂台以外的摔角手们又有着怎样的区别与不同?年薪百万与年薪十万的差距仅仅是在知名度与曝光率上吗?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谁又不足以承受如今 的地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必谈及此题论点不一。鄙人才浅,但不吐不快,且听且叙吧。

最近浏览新闻信息,看到了一条有关后台的报道:部分摔角手对于HHH(Triple H)、肖恩·迈克尔斯(Shawn Michaels)、Undertaker等人的“大佬做派”有所不满。消息指出,个别摔角手认为,他们的卖力演出还抵不上Triple H等人在老板面前的一句留言。初览此文,着实颇具愤怒。众所周知联盟现在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而一些后台政治的打压令一些原本潜力无限的年轻人失去了 获得更好提升的机会。老将们的贡献不言而喻,但如此倚老卖老的做法的确令人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静下心来仔细思量,我惊讶的发现,除了理解,更多的是对那 些有此想法的人感到莫大的悲哀。

就以这类话题的核心(The Corre)人物Triple H为例吧。貌似自2001年以后,Triple H永远处于此类话题的风口浪尖之中。好吧你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2001年Triple H与Stephanie确立了情侣关系,2003年两人正式完婚。而从那时起,Triple H的事业“同步”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连续的获得顶级剧情,并且抓住了大部分的机会,为WWE的冠军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后的几年(2005— 2008),Triple H似乎不再热衷于对冠军的追逐,而这也让他暂时退出了话题的锋芒。步入2008年末段,Triple H雄心再起,连续的卫冕展现了其强大的统治力,而伴随群起的是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时至今日,Triple H已是拥有坐拥13次重量级冠军腰带的纪录,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纪录还将延续下去。那么,当Triple H终有一天打破瑞克·佛莱尔(Ric Flair)保有的16次重量级冠军腰带的纪录,我们不禁要问:Triple H的确配得上此项荣誉吗?

予此,我的回答是:Yes!

抛开与Stephanie的婚姻不谈,我们先从Triple H的早期生涯说起。这里不得不提及到Triple H的高明手腕。大约95、96年的光景,此时的WWF群星云集,而毫无根基背景的Triple H何谈从一干人马中脱颖而出?那时的Shawn Michaels如日中天,好,那就先从你下手。提鞋拎包这类的活计会有专人打理,但Triple H亲力亲为;闲暇时的娱乐消遣谁来买单?薪水并不丰盈的Triple H照单全收,毫无怨言。诸如此类的表现在当时的摔角手看来着实轻蔑,但对于Triple H而言却获得了很好的收益——97年堕落时代(DX)的建立,98年Shawn Michaels伤退后Triple H的短暂冠军剧情——也许你很瞧不起这种阿谀奉承的做法,但试问又有哪些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隐情,更何况是一个竞争激烈人人自危的跨国产业公司?当然,这只 是一个插曲,2001年Triple H抛弃恰伊娜(Chyna)转投Stephanie由此走上辉煌之路才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更多人相信Triple H是凭借其妻的幕后掌权才获此声誉。好吧,我承认如果没有Stephanie的运作,就不会或者说轻易形成今天Triple H的霸业。(新款DX打火机面市,请点击图片购买)

但是,如果你关注过2001年—2004年间Triple H所参与的每一场比赛,如果你认为在保证House Show的出勤率与质量的基础上在每周一或周二的录制现场依旧能打出精彩的比赛,如果你知道那时的Triple H有一半以上的场次刺刀见红并且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场次是在伤病下坚持完成的,也许你的言论会有所改变。WWE说到底是一家公司,以盈利及利益的不断扩大化 为最终目的。纵使你是老板的驸马爷,但你的存在不能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收益,公司何谈给你如此重要的荣誉?2002年—2004年间,尽管绝大部分时间处于 反派角色,但Triple H的周边商品仍占据选手商品销售榜的三甲之列,如此多的收益加上全勤的表现,WWE有什么理由不力捧这个带来多重效益的选手?从另一角度讲,文斯·麦克曼(Vince McMahon)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绝对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既然决定将女儿交给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下属,必然有其斟酌的考量。而Triple H若想巩固其在Vince家族中的地位,勤奋的工作当然是其选择的必然。所以,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卖命的拼搏换来莫大的荣耀,给公司带来财富的同时,也 稳固了自己的根基,Triple H与荣誉的挂钩,也就此产生了关联。所以,很多人在背后对Triple H的驸马爷身份表示嫉妒,但是想想看,也许更应该嫉妒的,是Triple H那颗永不停歇顽强奋斗的坚忍的心。

把镜头转向Shawn Michaels和Undertaker,我们会发现他们与Triple H有着相似的经历——当然刨除婚姻因素在外,因此他们相较于Triple H有着更为传奇的过程。具体不再复述,网络上有连篇累牍的报道。所以当CM·朋克(CM Punk)因为一句话而丢掉了冠军腰带,大部分人对于Undertaker的后台政治表示不满时,我仅仅表示惋惜。如果你勤勤恳恳连续为公司卖命20年以上 并且不因公司的不景气而选择更好的发展途径却反道其行帮助公司努力渡过难关,相信你也会有今天Shawn Michaels、Undertaker等人的地位。信不信由你。

相较于DX、Undertaker的强势,约翰·塞纳(John Cena)、兰迪·奥顿(Randy Orton)尽管入行时间不是很长,但在如今的后台更衣室中的确也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换句话说他们的言论对于老板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还记得 Cena对Vince的PG改级建议吧)。John Cena,2002年6月才开启他的WWE首演,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便成了Main Event的常客。如今的Cena已是6次重量级冠军在握,而他的人气与影响力,则是这6次冠军所不能替代与比拟的。Randy Orton,顶着第三代摔角手身份的头衔,在Triple H和Undertaker等人的栽培下迅速成长,WWE最年轻的重量级冠军,传奇杀手,6次世界重量级冠军的荣誉纪录,让Randy无异于成为年轻一代最 成功的摔角斗士。除此之外,两人的周边商品亦是WWE重要的一笔财政来源。Cena的T恤与挂饰,Randy的T恤,Cena相关影片的票房收益与DVD 发行收入,均在WWE的银元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两个人的贡献完全配得上二人在后台更衣室中的地位。尽管有人说Cena的招式过于模式化,缺乏创 新,尽管有人说Randy过于注重擂台的表演,在动作技巧上缺少应有的突破,但这就是Business。可以有不满,但必须要接受。什么叫规则,这就是规 则!

林林总总絮叨了些许,猛然发觉上面所述之人看似名过其实,实则名副其实。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以现有的名声还不足以概述其所创造的成就?在我看来,无非是两类人:硬核及大块头。

之前曾看到过某个摔迷提出的这样一种观点:之所以选择硬核是因为技术上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赞同这一观点。看看一些硬核狂人的名字:米克·佛利(Mick Foley),萨布(Sabu),阿比斯(Abyss),桑德门(Sandman),Terry Funk,包括汤米·追梦儿(Tommy Dreamer)等等,除了Sabu,很大程度上其他人在技术层面相较于一般的摔角手或多或少存在差距,或者说不以技术为其主要卖点。而以墨西哥华丽高空技 为主要风格的Sabu也经常在比赛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可以说在技巧上亦绝非能者。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通过道具上的渲染来展现自身的特点,而这也成就了 硬核精神的传承。当看到他们出场时,我们会联想到Mick Foley的图钉,Sabu的铁椅,Abyss的铁丝,Sandman的竹剑……可以说这些器具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自身的象征。但是,并不是说所有技巧 能力不足的选手都会选择硬核这条道路进行补偿,而这些选择硬核的选手也并非在技巧上完全偏失,那样只能是单纯的械斗。他们选择这条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只是血 腥与痛苦代名词的硬核,除了把最本源、最纯粹的硬核摔角还原于现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这项职业的无私奉献和真挚的爱。并非每场摔角比赛都会存在血腥与 凶残,但就像筵席佳肴中的一碟咸菜,尽管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那些流血流汗奉献自身的硬核舞者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名声小于成就的人。硬核之王的荣誉仅仅是 一个小小的头衔,不足以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要得。摔迷们的尊重与支持,摔迷们的鲜花与掌声,这才是一个硬核斗士最终所向往与期待的。(新款DX帽衫强势出炉 点击图片火热抢购吧)

大块头,摔角界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有着7尺以上的身高,但却能作出凌厉的飞身动作;他们有着300磅以上的体重,但却在比赛中丝毫不显其笨拙;他们往往 力大无比,但却为了避免对手受到伤害而不得不缩手缩脚;他们实力超群,但却因剧情需要而不得已输掉比赛……没错,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大块头,在联盟中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论现实中的单打实力,他们鲜有对手;论技巧与身体灵活度,如此体型却能做出飞身动作世界鲜有其二。但正是这样一群才华出众的选手,却因 身材的特殊而要参与到一些由此衍生的特殊剧情中来,并在剧情中扮演最后受辱的一方。这样的条件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但大块头们无怨无悔。所以我们 在比赛中看到了大秀哥(Big Show)被May Weather重拳击倒,看到了凯恩(Kane)被神秘人雷尔(Rey Mysterio)轻易压制,看到了马克·亨利(Mark Henry)被芬利(Finlay)和霍恩斯沃格(Hornswoggle)联合羞辱。尽管我们知道这是剧情,但这样的结果本身的确让人难以接受。所以,那些优秀的大块头们理应得 到更好的荣誉,而相较于硬核摔角手们还有硬核之王的头衔进行争夺,那些Big Guys是否应该设立一个“大块头奖”呢?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他们的名声不足以概括其成就,他们理应获得更广泛的尊重,这倒是一个事实。

说到娱乐,如今的WWE真是在“娱乐”二字上下足了功夫。查沃·格雷罗(Chavo Guerrero)与Hornswoggle的不对等剧情,桑提诺·马雷拉(Santino Marella)的男扮女装,诸如此类,等等。你会认为Chavo连一个四尺矮人都打不过吗?你会觉得擂台上的Santino只能通过搞笑言语或表演来博得 观众一乐么?我知道,这只是剧情。但有没有想过,现实中的Chavo是Guerrero家族的优秀传人,也是如今WWE所有选手中地板技巧最好的一 个;Santino Marella在进入摔角界以前是MMA(综合格斗)的职业选手,有着良好的对战纪录。在WWE中没有弱者,有的只是力捧与冷落。也许娱乐剧情对于其二人 而言是合适的发展路线,但是作为一名摔角手谁不希望自己的辉煌是构筑在擂台上,而非场外后台的一些花边娱乐。所以,此二人或者说此一类人应该获得更多的尊 重。他们的付出理应得到持久的掌声。

写到这,细心的人可能已经看出通篇我都在探讨名与位的关系,但综其所述却验证了付其力才能得其志的道理。可以说这是摔角场上的规则,也是这个社会的规则。 你的付出终究会换来回报,是金子永远会发出光芒,没有人会轻易获得成功。也许此时的境遇让你暂不得志,但利刃终有露出锋芒的一刻。那些难思进取却在背后探 讨何德何能的人,我想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文/孙盛博

校对/神级贱晟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