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eff Hardy近来有什么动向?
2010年1月5日:TNA特别节目中,Jeff Hardy突然出现,并在Steel Asylum赛后表示:I am back!对此,TNA的总裁迪克西·卡特(Dixie Carter)一再表示,Jeff是以“客人”的身份来到TNA的特别节目中,而非签约。
2010年1月6日:那一天对他的未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那起惊人的涉毒案件即将进入“大陪审团审理”流程,也就是说,他可能不服前一级法院的裁决而上诉到更高一级的法院了。Jeff从而获得了一个礼拜的喘息期,期间就来了TNA客串一趟,不免显得非常劳碌,苦于奔波。
2010年1月8日:由TNA官方确认并公布Jeff Hardy已与其公司签署了一份时限不明的“定时演出合同”。这个消息刚出来,就有网友(fans)质疑了:Jeff Hardy不是和WWE有过口头回归协定吗?-随后Jeff的当前女友当即表示:此话纯属谣言。她果断反驳Jeff Hardy将会回到WWE的传闻,并坚定维护了Jeff Hardy个人自由向往的立场。
我们的新闻组在得知此类消息时,采取蹲点埋伏的方式,静静等待WWE官方的表态。过不许久,年迈狡诈的老Vince终于按捺不住寂寞了,他不动声色地差人将Jeff Hardy在WWE比赛开场视频中的镜头剪掉,遭到此类下场的还有名人堂成员“瑞克·佛莱尔(Ric Flair)"。也许大家只能从以往的比赛开场视频中才能看到Jeff Hardy多次从高空飞下的绚丽镜头了,请多多收藏。
2010年1月9日:细心的朋友们应该已在WWE官网发现了,Jeff Hardy和艾瑞克·毕雪夫(Eric Bischoff)的个人资料已消失在“WWE毕业生”名单中,也消失在这个世界最大的体育娱乐联盟的镜头上,Jeff遭遇了更为全面的封杀。
二、其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深究吗?
1、为什么TNA在得知Jeff将出场时,故不宣传?
TNA想必要以不变应媒体、竞争对手的万变。对于Jeff Hardy即将“到来”于 TNA的事实,TNA从该事件起源至发生期间,除了D小姐对外宣布了一句话之外,从未做过任何表态和评论。
故意不作声色,是为了可以有一个极其客观的旁观者立场去看待媒体、外界、对手等群体的言论和各类反映,乃至于让自己在这场预想发生的风波中获得经验、市场份额等利益,同时也给竞争对手WWE以致命一击。
相比WWE一贯的提前“造势方针”,与其自己去大张旗鼓的宣传,倒不如等待计谋施展以后,静静看着外界的大风大浪在事后炒作一番,渐渐利用WWE观众对于该公司比赛、剧情、特别节目等的乏味心理转移他们的视线,让他们改变观看需求。当然了,制造“惊喜”之后的冷眼偷笑,才是最高的以逸待劳之计!
2、为什么WWE高层在得知之后和TNA一样,不做任何表态呢?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1)没有理由表态
想要表态,可以,但是你将以一个什么身份去表态?表态后想说明你的懊恼还是嫉妒?Jeff Hardy已不再续约,已不是公司员工,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评价表态,再说这也是WWE留的最后一手,静观其变,不想把他和公司的不合加剧。
(2)没有表态作用
如果表态了话,那就反倒让TNA得逞,本就是一件类似于选手相继“转会”的小事,如果连这都可以炒作的话,就显得太没有大将风度了。这是一个垄断体育娱乐行业的巨头,Vince亦不会放低高傲的头颅,低三下四开始阶级斗争。还有一点就是,Jeff Hardy的擂台名字、出场音乐、招式名字、个人周边产品的销售、包括在WWE的所有肖像版权依然还是归WWE所有,可想而知,他们能做的充其量也是借着TNA的势头小赚一笔。
同理,胡克·霍根(Hulk Hogan)加入TNA时,WWE方面除了推广其未发行的DVD和删除资料之外,也没有任何表示。没有成本,囤积旧资料,借尸还魂,高!因此不表态还是有一点甜头了。
(3)淡化舆论
摔角摔角,摔出了一个新行业,体娱传媒(摔角狗仔队),某某明星闹婚外情,某某明星吸毒,某某人跳槽……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几十年的摔坛历程中被无限扩大,对各个联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媒体在摔角界的地位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层次了。譬如乌玛嘎(Umaga)因禁药而患心脏病身亡,这个事件就成为了正在竞选得热火朝天的琳达·麦克曼(Linda McMahon)的绊脚石,她的辩论对手借此扬言WWE公司在员工管理制度上非常冒失,甚至一度批判Linda企业内部存在的不顾选手健康、死活的问题;纵容,包庇的现象也被揭露出来,比比皆是。
Jeff Hardy在涉毒事件前后,WWE除了有几篇选手博客内容提及外未有任何动态。媒体相继从被检举-被搜查-被告-审判-事后报道等一系列过程中大肆宣扬而获益,充分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态,驱使对方被迫将事件淡化,不再提及。因为摔角手大多数都是公众人物,公益事业、镜头形象的塑立决定了他们在这个行业中生存的几率,一旦马失前蹄,恐遭半辈子的雪藏。
有了这些事件,就有人去报道,一传十十传百,传着便出现了一种新的东西-传闻。某明星要转投原东家的劲敌,某明星退役,某明星和人闹不合,某明星和高层反目,某公司挖墙角?……这些传闻有点惑乱观众、联盟高层心理,乃至于选手本人的嫌疑,对所有相关人士的生活工作都造成了打击。因此,WWE为了淡化舆论,只得将此事悄悄作罢。
3、为什么Jeff在临近陪审大事之前,还依然不忘工作?
(1)大陪审团的流程经费极多
官司吃不起,太贵了,根据新闻报道,Jeff Hardy这起案件的经费由于过程繁多,估计要用Retainer Fees(套费)方式来支付,即按小时计算,根据流程按各步骤在卡里自动扣钱。这种藏毒被抓个现行再申诉的官司是逢打必输的,Jeff若想申诉,还需支付极大金额的风险代理费,用以确保律师的权益。假设官司导致其破产,那么还要按“法定收费”来收取费用。在这种收入不高,且无形资产密集的行业里工作,很难确保员工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和存款。所以,Jeff恐遭破产。(想知道选手们为什么存款少?看看他们的车就知道了)
(2)淡化公众反面形象
摔角节目PG之后,各种公益活动随之暴增,小到探访各社区儿童、大到公益晚会,摔角选手门无不渗入到里面,反之此类事件的发生很可能会让家长产生反感,乃至于让不少少年误入歧途,名不其实的形象必将在公众面前落败。看看摔角联盟的留言版就知道了,譬如某用户写到:“Jeff,偶支持你,为了摔角而吸毒,可歌可泣!”笔者想说,新年来了,恭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也步他后尘。
(3)借用人气的余温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他只是想延长自己挫折的职业生涯。无限巅峰。
4、为什么他的女友的表态如此果断强硬?
(1)揭露不合
Jeff Hardy的女友写道:“我完全不知道那些说Jeff"口头约定将返回WWE"的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100%是假的。”
从口气上来说,她想说明的就是:Jeff Hardy和WWE不合。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的女友是什么身份?公司员工?摔角旧将?还是TNA员工?她既然什么也不是,那为何又以一个当事人女友这种小身分去公开表态?说明,Jeff和老东家的关系一定非常紧张。
(2)公开表明立场
她写道:“我完全不知道那些说Jeff‘口头约定将返回WWE’的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100%是假的。”言下之意:我的男友已和WWE无缘了。
不过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暂时还没几个人知道,有两种可能,一种是Jeff是去TNA跑下龙套而已但是依然不回WWE了;另一种就是和WWE依然有一份大合同在身,并且故意和WWE一起炮制了这场剧情!
5、WWE为什么先删开场视频镜头,随后再删个人资料?为什么不一次性解决?
(1)吓煞我也
TNA不作声色,突然来了一炮这等大事,作为高层不免有点惊动,手足无措,因为曾经传出Jeff Hardy终究会回归的消息。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WWE制造出来的,不想割舍,又不敢留,真是手足无措的同时还念念不忘心中的那份如意算盘-舆论攻势。
(2)学习TNA,不动声色 忍痛割爱,给Jeff Hardy留余地
文斯·麦克曼(Vince McMahon)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他太容易暴露公司下一步的计划,过早地打响新计划的广告导致让人失去新鲜感,过早地安排剧情导致让外界猜透WWE表演形式的走向。就拿奥尼尔来说,8月的事情,居然在6月底就开始宣传,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了,收视率依然平淡无奇,这种情况类似于“透剧”,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对过早知道WWE的计划而对观看失去兴趣。
对此,WWE就借用布雷特·哈特(Bret Hart),Jeff Hardy来挽救大幅降低的人气,同时也变相地告诉Jeff Hardy:我很仁慈,大公无私,你对我不仁 我也不能对你不义。
(3)Jeff Hardy是WWE的同谋?
曾经有传闻,是Jeff Hardy和WWE密谋,闪电加入TNA,然后再不惜违约闪电退出TNA,借此对TNA产业结构的脆弱加以更深刻的反映。而且,细心的人会发现,Jeff Hardy和TNA签约的内容仅仅只是“定期出镜”,而不是以往的那种卖身契,这说明,Jeff可以在合约条款之外的任何非局限范围内随意活动,也就是说,他随时可以回到WWE。而不是正式加入了TNA。
正如上述所言,如果Jeff Hardy能在TNA突然消失,想必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凌辱,也是一种失算和损失,这样一来,Jeff回过头再反投WWE,势必又影响起一场舆论大风波吧。除此之外,假设Jeff是故意进入TNA的话,对TNA来说,不免使一颗恐怖的定时炸弹,想签归旗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6、各大事件对体娱人力资源格局的影响
(1)墙角门风波的渗入
从Kurt一班人到Ric Flair,Hulk Hogan,鲍比·莱斯利(Bobby Lashley),还有如今炒得火热的老将汤米·追梦儿(Tommy Dreamer),TNA的墙角功夫真是一流,想在WWE工作,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概括:能承受劳碌、学会耍心计、愿打愿挨、夹着尾巴、顺应Vince力求上位。在TNA似乎又更好一点,至少它还是一个在发展中的企业。
TNA很巧妙地抓住了WWE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弱点,那就是过于独裁过于资本化,挖了墙角壮大声势。他们要的并不是Hulk Hogan,他们真正要的是得到Hogan的那种成就感,那种侵占市场的态势,TNA从来不做无用功,任何的内部变动都能引起轰动。他们想告诉媒体、竞争对手一个道理:老骥伏枥,志不在千里,志在你WWE的家门口!
(2)以裁员来平衡收支和心理
发展联盟FCW中许多人都不明不白遭到解雇。想平衡经纪大萧条期间的收支确实没问日,但是这无非不是长久之计,TNA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远远超过了WWE,下一步还将前往非洲,加上Jeff Hardy这事件一闹,股东Trump濒临破产,前任州长兼股东Lowell P. Weicker Jr.又将退休,Jeffrey R. Speed(迪士尼运营商)又忙着亚洲公园的开发……不免让人心里顿起一丝寒意:难道,真的大势已去了吗?
(3)以禁药作理由,以禁赛条款和打压二线来宏观调控
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CM·朋克(CM Punk)在一次洲际巡演中耍大牌,导致其被迫降低出镜率,退至二线,随同新人培养二线剧情。还有,大家可以发现,凡是被WWE解雇的选手,都被宣称是因为药物问题才遭此下场,而且,凡是被解雇的选手,都会在解雇后被禁赛30-90天。但是,这些被解雇的选手在自己的博客中,丝毫没有提到自己服用、注射禁药的事情,他们反复强调的只是“打压”、“不公平”等词汇,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基本上每个人都在服用、注射禁药。
差点扯开了,以上的问题表述的病不是打压不打压的好坏,我只想说明,一个公司在形成强大中央集权的同时,势必要有一些强硬的手段,势必要让员工“忠诚”,从而才能运筹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优秀的管理者会通过聆听来确定好坏,优秀的独裁者会通过良性取舍来决定手段,这就是威信,不象成长中的TNA那么人性化。
有兴趣的摔迷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雅虎财经上面的WWE上市行情,可以分析一下这类事件对他们运营的影响。
(4)文化、知识产权行业的混乱特性再被突出
一个选手转会了,但是他的形象产品依然还有可能归前一家公司所有,他擂台上的名字、终结技也得重新更换。这,就是文化知识产权,Jeff Hardy正式加入TNA,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两个Hardy的产品,这样就有的看了。
还有就是,在足球、篮球行业里的转会会被认为是“商业交易+人各有志”,总收入分成是经纪公司+自己+经纪人+所属俱乐部。是很干净利落简单的计算方法,但是摔角就不同了,他们的收入总和为 所属公司+自己(占小份额)。也就是说,加入了摔角公司,就相当于签署了卖身契,同样是赚了500万的酬劳,可能算上税之后,自己就只能有50万不到的收益了,你一个摔角手可以拒绝公司的要求,但是往往拒绝之后,他们就会捧一个完全没有名气的新人上来,从而达到和你一样甚至比你更高的高峰,Rock去拍电影,正是这个原因,因为摔角行业实现不了他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换言之,只要肯捧,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约翰·塞纳(John Cena)等等。
都说产业链首先就是用来表达产业关联程度的标准,摔角产业的产业关系就是:以公司为中心,而后依靠媒介(摔角手)向四周辐射状散步商品、数字电视……请看重点,中心是公司,选手只是传播利益的媒介。这就是它和其他体育行业最大的不同点了。
各大摔角联盟已经把供求饱和的程度打破,依赖着这条独有的线路,开始走向更高层次的战略了,只能说,摔角联盟的高层们,很黑很暴“利”!